拼多多為何要不計代價長期扶持新質商家?
2025-06-17 17:50 新質商家

一家上市公司,最在意的應該是利潤和股價,但最近就有這么一家上市公司偏偏不在意這些。

上個月,拼多多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。數據顯示,拼多多Q1營收增速放緩,歸母凈利潤147.42億元,同比下跌47%。業績發布當日,拼多多盤前股價一度下跌超過20%。

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營銷等費用的激增。拼多多一季度營銷費用支出達334億,相比去年同期暴漲近100億,同比增長43%。

營銷費用主要包括平臺的促銷及廣告活動支出等,這表明拼多多是真的拿出來了“百億”真金白銀,補貼給了商家和用戶。

除了營銷方面的超額投入,去年下半年拼多多推出的“百億減免”,還以技術服務費等費用減免的形式,大幅給中小商家“減負”。這也導致平臺的交易服務收入的同比增長低于市場預期。

拼多多在扶持商家這件事上似乎非常堅決。相比很多公司喊口號似的“補貼”,拼多多動了真格,反而成了異類。一些人表示困惑和質疑,不知道拼多多自殘似的補貼是在干什么。

當一個巨人站在最高的山峰上時,這時候能夠超越他的就只有他自己。而這也正是拼多多正在干的事情,不斷突破自我,為下一個十年提前做準備。

《無限的游戲》作者西蒙·斯涅克認為商業是一場無限的游戲,游戲中沒有時限,沒有終點,更不存在所謂的贏。參與者的首要目標就是讓游戲一直玩下去,只有這樣,才能成為無限游戲中的頭號玩家。

當下環境正在迎來巨變,AI崛起,人們的需求發生改變,新的商業形態不斷進化和迭代。如何建立一個足夠強大、足夠健康的組織,讓它能夠經久不衰、不被游戲淘汰?拼多多自我變革的背后,著眼的是未來十年的消費者需求。

01

個性化消費崛起

《薛兆豐經濟學講義》里提到一個樸素的規律:“只有野菜的時候,人們想要饅頭;有了饅頭,就想要吃肉,想要喝酒;有了酒肉,就想備足饅頭和酒肉到遠方捕撈海鮮,還要用饅頭、酒肉和魚蝦來供養藝術家拍電影……可以說,物質越豐富,需求就越新奇。”

人的需求是得寸進尺的,“一招鮮,吃遍天”的商業理想也早已不復存在。子超認為個性化消費的趨勢正在崛起。

當下的商品和服務大部分都是標準化的,這有利于節約成本。但個性化消費的需求一直都在,而且未來可能更加極端和細分。

拿全球爆火的LABUBU來說,這個IP不僅助推了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登上河南首富,還讓“改娃”這一小眾行為變得更為市場化。

“改娃”是指對玩偶進行改造,包括但不限于改妝、化妝,以及臉型調整、嘴型修改、發型設計、服裝搭配、增加內部骨架等多個方面,以滿足玩家的個性化審美需求。

以工業流水線上的娃娃為藍本,改娃師們在千篇一律的娃娃身上重新賦予獨特的氣質,將玩家的創意和情感融入其中。一些受歡迎的改娃作品的價格,甚至也比娃娃本身標價高出好幾倍。

改娃市場的火熱體現了消費者對個性化表達的追求,比如給LABUBU的毛發染成自己喜歡的顏色、貼上浮夸的假睫毛、把尖牙全部貼上水鉆,并給LABUBU手工縫制各種風格的衣服……還有歐美玩家將LABUBU改造出了卡戴珊同款“蜜桃臀”。

子超最近也花了貴上幾倍的價格,下單了兩個LABUBU“改娃”版。到貨后我也忍不住給獨一無二的LABUBU拍照,并在社交媒體上炫耀,情緒價值得到了極大滿足。

個性化消費不是什么高科技或者顛覆式創新,卻能進一步滿足消費者在某個垂直場景下的需求。真正對需求敏感的商家會通過切入某個細分場景來持續優化產品,這也是很多隱形冠軍能脫穎而出的關鍵原因。

再比如我每天都要去思考吃哪些食物會減少嘌呤的攝取,來減少痛風給自己帶來的疼痛。然而沒有一家餐館的食譜是專為痛風病人準備的。這樣的市場其實很大,我周圍的朋友,十個男士最少有三個得過痛風,還有三個也馬上有要痛風的趨勢。這些需求原來就有,只是現在的人們更注重自身的健康和養生了。

消費者的需求變得更加精細、更加個性化,如果商家還是提供永恒不變的標準化商品和服務,那么很容易會被淘汰。拼多多比其他平臺更早意識到了這一點。

02

為什么要大力扶持新質商家

其實大部分商家是很難自己主動做出改變的,因為創新成本太高了:新品研發、營銷、運營……此時平臺的引導和扶持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
拼多多反復提及的“千億扶持”就是想通過平臺的力量,來帶動一批有意愿的、有能力的商家升級轉型。

比如“辣條之鄉”湖南省平江縣,近年來不止跑出了“麻辣王子”這樣的大品牌,還有更多不知名的小品牌。這些小品牌口味多樣、各有特色,但苦于沒有營銷費用來打開市場。消費者們想換個口味的辣條,也不知道買什么牌子的。

轉機出現在2024年,“吃辣挑戰”全網風靡,益陽零食品牌“缺牙齒”意外出圈,無數年輕人爭相嘗試其爆辣魔芋制品。“缺牙齒”團隊敏銳察覺到,要抓住這潑天流量,將熱度轉化為口碑,于是找到拼多多。

“拼多多平臺的扶持,讓我們快速登頂品類第一。更重要的是,這讓全國各地的渠道商都能看到我們的產品潛力。”“缺牙齒”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
今年4月,“缺牙齒”也成為了拼多多千億扶持計劃的重點扶持品牌。“缺牙齒”迎合了子超提到的“個性化消費”趨勢,品牌以“爆辣素牛肚”這一單品切中了愿意嘗鮮的年輕人群體,并在平臺的扶持下成為爆品。

目前,“缺牙齒”日銷穩居百億補貼頻道零食類目TOP1,成為年輕人“必試的爆辣零食”。

在子超看來,拼多多扶持的“新質商家”有一些共同點。這些商家對市場洞察非常靈敏,能夠快速發現需求,且擁有快速生產和滿足需求的能力。同時具備價格優勢,且在行業里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和口碑。

比如抓住都市白領向往田園生活這一需求而推出“水果盆栽”的“海蒂的花園”,主打年輕女性“氛圍感”拍照的CCD相機品牌KOMERY……這些商家敏銳抓住了市場的細分需求,并在平臺的扶持下不斷迭代升級產品,打造自己的品牌。

甚至在最傳統的農業領域,拼多多也能帶動新質供給的涌現。今年4月初,拼多多正式啟動了“2025多多好特產”專項行動,派出專家們前往全國多個農業產區,引導創新當地的生產、經營思路。

在海南陵水、萬寧等荔枝主要產地,“多多好特產”的負責人們每天早晨5點進園查看荔枝產量、掛果、好壞果比例,并到重點商家分揀中心看篩選設備、過冷是否用冰塊、單日打包量等環節,評估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。

這些評估是為滿足拼多多“百億精品水果”的荔枝產品標準:單果克重18克或20克、外觀完好、發貨及時等。

標準制定的深意,是拼多多希望引導商家做精品水果。這樣,優質的商家能夠提升利潤,在意水果品質的消費者也能夠以合理的價格享受精品荔枝。

某位荔枝商戶介紹,相比往年粗放型的集體采摘,今年他觀察到工人只挑著收一半紅以上的果子,采摘完還要再拉回倉庫用機器細篩。“當然,收購價我比往年(每斤)加了5元。”

精品水果連同田間地頭的果農收入也一并帶起來了,這是消費者、商家(產業帶)和平臺三方的良性循環。

03

拼多多的自我進化

子超將拼多多的發展歷史概括為四個階段:

第一個階段是讓大家都買得起,用得起。就像某地偏遠的農村家庭,通過拼多多也能用上廚房紙。

第二個階段是讓有好產品的商家展現在大家的口碑圈里。幾年前子超剛用拼多多的時候,在一家人參果店鋪復購幾十次,并將店鋪推薦給親戚朋友。這是消費者用腳投票的階段。

第三個階段是讓優質商家和品質商家擁有明顯的標識。尤其是“百億補貼”、“黑標”的推出,將消費者的決策鏈條大大縮短。商品只要掛著這兩個標識,在消費者心目中,就一定是優質和品質的保障。

第四個階段是讓更多的優質商家更貼合當下的消費需求變化,讓他們成為新質商家,以迎接消費者下一個十年的需求。

這個階段需要的是平臺的深度參與。拼多多一方面為中小商家降傭減負,一方面投入現金、流量等,助推中小商家尋找確定性增長,完成新質轉型。

拼多多借助扶持商家而帶來的豐富供給,也進一步帶動了消費升級。多家分析機構根據此次財報數據推算出,拼多多一季度GMV增速約16%,預估本季度平臺GMV大約1.07萬億,“扶持+減免”的效果顯著,預計帶動了上萬億的消費規模。

拼多多集團董事長、聯席CEO陳磊表示,當下市場正快速變化,對商家的反哺和投入是該階段平臺必須承擔起的社會責任,只有優先保障用戶和商家的利益,才能創造更優質的平臺生態。

我從不懷疑拼多多的耐心,就像拼多多數年如一日、持之以恒地投入農業一樣。這次的“千億扶持”更是如此,拼多多依舊秉持著長期主義,以“釘釘子精神”助力千萬商家投入到這場供給升級的浪潮里去。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平臺和商家的未來,更是關系到廣大消費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。(作者:楊子超 來源:楊子超)